全面:一文看懂5G網絡(接入網+承載網+核心網)
【摘要】:本文以無線接入網為線索,梳理一下無線側接入網+承載網+核心網的架構,主講無線接入網,淺析承載網和核心網,幫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5G,也幫助新手更好的入門。
無線側:手機或者集團客戶通過基站接入到無線接入網,在接入網側可以通過RTN或者IPRAN或者PTN解決方案來解決,將信號傳遞給RNC,在將信號傳遞給核心網,其中核心網內部的網元通過IP承載網來承載。
固網側:家客和集客通過接入網接入,接入網主要是GPON,包括ONT、ODN、OLT。信號從接入網出來后進入城域網,城域網又可以分為接入層、匯聚層和核心層,BRAS為城域網的入口,主要作用是認證、鑒定、計費。信號從城域網走出來后到達骨干網,在骨干網處,又可以分為接入層和核心層。其中,移動叫CMNET、電信叫169、聯通叫163。
固網側和無線側之間可以通過光纖進行傳遞,遠距離傳遞主要是有波分產品來承擔,波分產品主要是通過WDM+SDH的升級版來實現對大量信號的承載,OTN是一種信號封裝協議,通過這種信號封裝可以更好的在波分系統中傳遞。
隨后信號要通過防火墻到達INTERNET,防火墻主要就是一個NAT,來實現一個地址的轉換,這就是整個網絡的架構。
看完宏觀的架構,讓我們深入進每個部分,去深入解讀一下吧。
什么是無線接入網?
無線接入網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RAN(Radio Access Network)。
簡單地講,就是把手機終端,都接入到通信網絡中的網絡。
大家耳熟能詳的基站(BaseStation),就是屬于無線接入網(RAN)。
無線基站
雖然我們從1G開始,歷經2G、3G,一路走到4G,號稱
是技術飛速演進,但整個通信網絡的邏輯架構,一直都是:手機→接入網→承載網→核心網→承載網→接入網→手機。
通信過程的本質,就是編碼解碼、調制解調、加密解密。
要做的事情就這么多,各種設備各司其職,完成這些事情。
通信標準更新換代,無非是設備改個名字,或者挪個位置,功能本質并沒有變化。
基站系統,乃至整個無線接入網系統,亦是如此。
一個基站,通常包括BBU(主要負責信號調制)、RRU(主要負責射頻處理),饋線(連接RRU和天線),天線(主要負責線纜上導行波和空氣中空間波之間的轉換)。
基站的組成部分
在早期的時候,BBU,RRU和供電單元等設備,是打包塞在一個柜子或一個機房里的。
后來,慢慢開始發生變化。
怎么變化呢?通信磚家們把它們拆分了。
首先,就是把RRU和BBU先給拆分了。
硬件上不放在一起,RRU通常會掛在機房的墻上 。